桦甸市“非急救不得叫救护车”应成共识
桦甸市
今后,如果不需要采取转运、出院等紧急措施,就不能再叫救护车了。昨天下午,修订后的《桦甸市市院前急救医疗服务条例》经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表决通过,自公布之日起实施。条例明确规定,非紧急医疗转移不得占用院前医疗紧急资源;非急诊、危重、重症患者,调度员将向市内通报非急诊医疗转运服务渠道。 (5月28日,《桦甸市晚报》)
众所周知,尽管救护车是医院的“标准配置”,但由于救护车的数量有限,医院中通常只有少数几辆救护车。因此,救护车是典型的“稀缺资源”。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当患者遇到紧急情况,严重或严重疾病或发生事故时,患者或家属的第一反应是尽快拨打120,以便医院可以迅速派遣救护车并应急人员。急救并转移到医院及时抢救。可以说,救护车不仅担负着患者的急救转运任务,更是患者心目中的“救命车”。
尽管救护车是一种稀缺资源,但实际上,许多人仍然想到在遇到非紧急,严重或严重疾病时叫120使用救护车。而且由于没有明确的使用范围“界定”,医院救护车不得不“接电话就出去”。有时,拨打120的病人很轻,甚至“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救护人员和救护车却要“接完电话就下车”,这无疑是对社会的巨大浪费。公共资源。 .
日前,上海一名30岁女性在地铁1号线上海火车站换乘走廊时,脚后跟被身后一辆婴儿车压伤。通常,这不是“严重问题”。多她可以去医院或者药店买个镇痛膏贴敷一下。然而,她选择立即拨打120,让赶到现场的救护人员目瞪口呆。在现实生活中,非急症、危重症、危重症患者占用救护车的情况并不少见。可见,对救护车的使用范围进行“界定”是十分必要的。
此次桦甸市出台《规定》明确“非紧急”医疗转运不能称为救护车。这无疑是对救护车使用范围的明确“定义”。一方面,通过“非急诊不开救护车”的硬性规定,医院可以自信地对非急、危、重病患者或其家属说“不”,使救护车、急救人员可以治疗他们。有限的公共资源集中在那些急、危、重病患者身上,使他们能够得到及时的急救和运输。另一方面,在“非急诊不开救护车”的硬性规定下,非急、危、重病患者或其家属将不再“随意”拨打120电话,占用原有市民资源。救护车和救护人员的短缺,给了救护车和救护人员一个“喘息”的机会,从而将急需的救护车资源留给了更需要的患者。可以说,“非紧急情况不得使用救护车”的新规,不仅降低了救护车和救护人员的使用“频率”,也让救护车和救护人员提高了急救的“效率”。
当然,如何定义“急诊”和“非急诊”,需要医疗部门加大相关医学知识的普及,提高全民对病情的判断,避免陷入误区。急救,造成“非紧急也叫救护车”。 “汽车”抢夺急救资源的情况。
希望各地能借鉴和推广桦甸市“非紧急情况下不开救护车”的良好做法,让“非紧急情况下不开救护车”成为“共识”,让有限的急救资源“用在”上。刀片”。让更多急、危、重症患者能够在关键时刻“呼叫”、“使用”救护车。这样,救护车就可以发挥应有的急救功能,让更多的急、危、重症患者受益。
- 上一篇:莆田一老人病危,120救护车却无车可派?
- 下一篇:车祸急救注意事项!
-
桦甸市安全用药八大误区 [2020-11-17]
生病吃药是再平常不过的,但这貌似平常的事,却包含着很多常识,而很多人都“蒙查查”,经常做错了仍不知道,甚至因此伤了身。近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办的“全国药品网络知识竞赛”收到59万份有效答卷,统计分析显示,全部答对的参赛者不到10%。多数网友对如何安全用药缺乏系统了解,有不少问题的答错率高达 50%以上,酒后服药、牛奶送药、靠药减肥、抗生素滥用等等,都是“人气高”的误区。担忧:8个安全用
-
桦甸市能救命的急救处理,每个人都应该知道 [2020-10-16]
生活中难免会碰到各种健康意外状况,轻则皮肉伤,重则可能危及生命,例如心脏猝死。在我国,每年心脏猝死的人数约为 55 万,相当于每一分钟就有一个人因为心脏猝死而去世。而很多猝死是突发心脏骤停导致。更令人惋惜的是,当身边有人出现心脏骤停,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只能干等救护车,甚至进行一些错误操作,错过了宝贵的抢救机会。所以,了解急救知识非常重要,关键时候可以救自己,救他人,在遇到危险的时
-
桦甸市正规救护车出租转运 [2023-06-02]
桦甸市正规救护车出租转运是指由桦甸市市政府认可的正规救护车服务公司提供的医疗转运服务。这种服务通常是由专业的医疗人员和驾驶员组成的团队,他们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确保病人在转运过程中得到最佳的治疗和照顾。 正规救护车出租转运的服务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从重症病人到普通病人的各种转运需求。这种服务通常涉及到从医院到医院的转运,从医院到家庭的转运,以及从家庭到医院的转运等等。无论是哪种转运需求,都需要专